背景:
阅读新闻

关于读书的思考

[日期:2010-06-13] 来源:  作者:王文庆 [字体: ]

很想总结一下自己读书的点滴感受,但又怕别人拍砖。好像总结读书经验的都是大家,比如朱熹的“六条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深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我乃一介书生,芸芸众生,写自己的读书经验,别人会说“呀!呸!你配吗?”可是后来一想,一则我权当写给自己看,应该可以吧!二则因“一千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读书方法;三则因“无知者无畏!”或者说白了就是“我是傻子,我怕谁!”综合以上三点,瞎白活几句又有何妨。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借几个“隐喻”来表明个人的浅显的看法。

一、撒网:要读的书很多,皓首穷经是不可能的了,乱读书浪费生命有害无益。首先要撒一网,看看那些“鱼”是自己喜欢的,是适合自己的。在读一本书的时候,也要先撒一网看看哪些章节,哪些内容对自己有益应该好好读,那些章节略读或不读。我比较喜欢看古典的书籍,如老子庄子孔子孙子,如“四大名著”等,读来有味。最不喜欢那些网络小说,神乎其神的,怪吓人,很肤浅,没意思。

二、晒盐:把海水存到盐池里,一天一天地晒,慢慢地水被蒸发了,只剩下晶莹剔透的盐。我认为读书如晒盐,也应该通过阅读、思考、内化将水分蒸发掉,剩下核心的、有用的、关键的、精品的东西。如四大名著的经典在于:红楼的情,水浒的义,三国的谋,西游的神。暑假里我读《老子》八十一篇,先读带翻译和解释的,读完后只读原文不再看注释,接着把八十一篇在稿纸上抄一遍(不就5000多字吗),然后又选了自己喜欢的27条又抄在稿纸上,并一条一条的背诵和默写,我觉得很有趣。

三、吸收:人吃饭后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把饭菜里的营养变成人体组织,同时把糟粕排出体外。不消化不吸收,人不会长大;不排泄废物和垃圾,人不会健康。读书的关键就在于则其善者而为自己所用,“善者不善人之师,不善者善人之资”,好的坏的对我们都有用处。这几天读陆书环、傅海伦老师的《数学教学论》,是边读边写(博客),边读边在自己的教学中应用。并且把“课堂评价的标准”应用到平时的听评课活动中去,把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诸如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选拔性评价等应用到我们学校的教师评价方案的制定中去。感觉很不错。

总之,对于读书我想用渔夫“撒网”,网上有纲,纲举则目张;海边“晒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人体营养成分的“吸收”,书籍里的营养要吸收,但糟粕必须及时排出这三个比喻来说明自己对读书的看法。权当各位网友,茶余饭后一消遣尔。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wangy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