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切磋琢磨,引桃李芬芳——记语文教研组崔琳老师听评课活动

[日期:2016-11-10] 来源:课程中心、语文教研组  作者: [字体: ]

    语文教研组“新教师展示课”继续进行,崔琳老师执教《荷塘月色》,引领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和画面美。这节课师生主要就文章第四、五、六三个自然段进行鉴赏,采用教师示例、师生合作、学生自主鉴赏的方式完成了对三段的品读学习,教师给学生一个相对固定的“语言范式”,请以“我喜欢第……段的……(某句话),因为它使用了……的修辞手法,……地描绘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达到了……的效果”,学生整节课表现出较为高昂的学习热情,积极思考,投入对文本的研读鉴赏,读则入味,答则合情,写则细致生动,课堂有声有色,徐力老师评之为“如春风拂面”,清新和煦。

 当然,课也有其不足,后来几位老师的评课更是中肯坦诚,充分肯定了新教师的优点长处,也毫不掩饰地指出其中的不足,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徐力老师、王英珠老师、陈西强老师、段义强老师、王延利老师、李娟老师、张雨田老师分别就本课做了详尽的点评,其它老师做了相应的补充。几位老教师充分肯定了崔琳老师表现的高素质和对文本、课堂的驾驭能力,同时特别指出对《荷塘月色》这种经典文章进行“赏析”的重要性所在,通过对文本的细读,达到对文本的深层阅读和理解把握,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鉴赏习惯,保持语文教学和阅读的本真。

 谈及对文章情感的把握,陈西强老师引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一段:“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启发大家应通过文本景物描写推及作者的情感。

 刘庆良副校长一直跟进听课并进行了指导。他问及崔琳老师对整篇文章的设计及把握,鼓励她将揣摩景物和作者情感关联起来思考。刘校长的一句话也让大家感悟良久:“学数学可以超越,学英语可以超越,学语文不可以超越。” 语文学习往往和学习者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心智成长等相关联,允许学生的个性解读,感受无对错;作为语文老师,成长的空间也很大。

 刘副校长从三方面分析崔琳老师的课,肯定了优点,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对语文组老师谆谆告诫:“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在所有诉诸文字和语言的地方对自己从严要求,说话、写字、制作教案,都应该经得起推敲,扎实基本功,强化文学素养。”

 语文教研组组长宋世兰老师最后做了总结,她肯定了几位年轻教师的敬业、好学和勤勉,倡导新老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她带头检讨老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通病——“舍不得,知识讲解面面俱到却又面面不到;等不得,不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学会的时间,自己迫不及待地给出答案或理解;放不下,唯恐学生做不好做不到位,替学生思考归纳总结;闲不住,满堂问满堂灌满堂答,只求热闹不求实效。”她指出,应该让学生自己真正走进文本,用自己的理解感悟完成对文本的鉴赏理解,她说:“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两情相悦的,老师与学生的情感的相悦,教师与文本深层际会的情感共鸣引发指导学生与文本共鸣的情感的相悦,氤氲出美好的氛围和情愫,给学生带来熏染和陶冶。”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在全体语文教师的支持和努力下,扎实有效,氛围浓厚。老教师们依据自己厚重专业的知识,为新教师搭建了厚实的平台,大家在评课论课的过程中,联系语文的本色,做本色评课和本色教研,对大家的专业成长起到推进作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wangy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