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高效集体备课流程探究

[日期:2014-10-26] 来源:  作者:宋世兰 [字体: ]

【摘要】集体研讨的过程,应该是根据课标要求、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的“二次开发”和“深度开发”。教师要“目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要实现“教学重心下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经验,通过集体研讨,借助群体智慧,确定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策略,使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创设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提供给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达成最有效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集体备课  流程设计  个人初备  集体研讨  个案细化  教后反思

集体备课是基于教师自身对教材研究、学情把握基础上的教研组内全体教师交流思想、共享理念、提高完善、共同成长的合作探究。在这种交流合作中,通过凝聚集体智慧生成新的教学设计,完善既有的教学理念;换言之,集体备课是教师在个体探究基础上一起研讨和准备教学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教师在交流切磋中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有利于形成浓厚的教研气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集体备课不单纯是一种知识的交流,更多时候应该是教育火花的碰撞,教学智慧的相互启迪和生成,教师结构知识的互惠互补,教育经验的互通共享;从更高层面而言,是人际信任的体现,是合作文化的构建。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形成了相对成熟的集体备课模式,现整理总结如下。

一、集体备课操作流程设计

 

环节

 

教师的行为

 

 个人初备

形成个案

1、个人初备,形成个案。

2、上周反思,排疑解难。

 

说课研讨,形成初案

1、主备人呈现个案,大家共同研讨。

2、交流共享,共同调整,集思广益。

3、整理完善,形成初案。

 

初案细化,形成定案

1、安排本周工作重点。

2、以学定教,个人完善,形成定案。

 

实践反思形成补案

1、课堂教学实践。

2、组内老师跟踪听课。

3、集体评课。

4、教后反思,形成补案。

 

二、具体说明

(一)个人初备,形成个案

集体备课前教师个人应对教材内容熟练掌握,结合学情重新整合定位,形成个案,以利研讨;对上周教学的总结反思,是为了解决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学情研究,也有利于教师理性反思的形成,促进教学改进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1个人初备,形成初案 

个人初备时,首先要求教师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抓三备六三备即背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六点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同时,教师还要做到“脑中有纲(标)、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胸中有案查阅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依据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大胆整合取舍,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再次,主备人应写出教案,设计出本课的教学思路,如:如何导入新课、知识点间如何过渡、解决重点的措施、突破难点的方法、知识能力形成过程的步骤、学法指导等。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独到想法的设计方案,提出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共同研讨,排除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备课不是简单的对教材的熟悉和了解,不是对相关材料的占有和储存,而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教学活动。需要及时将教材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以学生容易并乐于接受的形式合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同时,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关注对学生学习的研究,应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2上周反思,排疑解难

这一环节主要是总结反思上周教学,提出疑难;集思广益,共同解决疑难。

针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和研究,针对上周教学中存在的某些困惑展开研讨,就共同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研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学生出发,依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要调整教学,设计教学方案;借助教师的群体智慧,找到教材内容与学情、学法、兴趣的最佳契合点,完善教学方案。

备课中我们一直强调首先备学生,但大家往往注重对教材和教法的研究而忽略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把握,加之教师个人的力量很难达到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的全面了解,所以对学生的了解往往流于表面化和经验化。集体备课中如果针对这一情况充分交流,就能凝聚集体智慧,快捷而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学生层面的问题,避免因组织教学而延误教学内容的推进,避免因脱离学情实际而使教学准备落空,费时费力而没有实效,真正把备课落到实处,真正使付出变成收获。

【案例印证】

我们语文组在组织学生迎接学业水平测试复习阶段,集体备课时反馈总结出学生“古文断句”普遍存在知识空缺,绝大多数同学在这道题上不得分,最初大家也曾各自想法解决问题,但收效甚微;再次反馈后,我们决定由杨冬梅老师负责此专项的解决方案。在她主备的基础上,大家集思广益,做成一个有针对性的、便于操作、学生易于掌握的教学案,杨冬梅老师先行在班里授课,效果良好,大家按照她的主体思路,结合本班情况适当增补,讲授此专项的知识,仅用两节课的时间,学生基本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规律,后来的练习和测试中,此题学生得分率高达96%

(二)说课研讨,形成初案

这是集体备课的重要环节。主备说课是一个切入点,集体研讨是在主备说课的个体备课基础上,对个体备课的吸收、修改、调整、完善和提高。

集体研讨的过程,应该是根据课标要求、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的“二次开发”和“深度开发”。教师要“目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要实现“教学重心下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经验,通过集体研讨,借助群体智慧,确定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策略,使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创设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提供给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达成最有效的学习效果。

所有这一切,不是教学参考书所能提供的,也不是现成的教案所能给予的,因此更需要教师充分的交流合作。

    1 主备说课

主备教师要提供给本组教师统一的教案,并进行说课说课要涵盖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同时,列出困惑和疑问。
 
2 集体研讨

本环节是整个操作流程的核心环节,也是集体备课的精髓所在,目的在于通过集思广益,解决疑难、完善设计、提升认识。备课组成员就主备人的备课,进行充分的交流、补充、研讨,就教学的难点或困惑进行深入讨论,就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形成有效实施策略。在发言时要求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客观评价(对事不对人)、坦诚相对、毫无保留;要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对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提出建议和意见。教研组长要组织教师对提出的问题当场研究,逐一解决。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一个优化“共案”。

    集体研讨是在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互动的氛围中,由集体成员的有效合作而产生的智慧交流碰撞,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交流碰撞中,通过互相研究、相互切磋,从而受到启迪,不断提高。如果不交流,不讨论,没有思想上的真正交锋,就无法汲取别人绝妙的创意,领悟他人的教学艺术,获得自己的专业成长。如果一味附和或不置可否,就会使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无法达成合作共享的目的,只能是“坐而不合”。

3达成共识

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对主备教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达成共识的共享教案——集体教案。

达成共识是指教学重难点确立的相对一致,教学主要内容及要点疑点理解把握的统一认识,并非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强求一致,也不是教学形式的单纯一致。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每个教师应针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教学情况及时调整,形成集体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个性学案”,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完善教学方案。

达成共识也不强求教案的完全一致,可以针对班级学生具体情况提出多种可行方案,但每一种方案应经过大家集体讨论认可,有可行性、有高效性。

 【案例印证】

我们语文组在教学《言语行为中的预设》时,由刘艳丽老师主备,大家在她教学初案的基础上,根据考纲要求,依据学生实际,反复商讨,认为如果把让学生理解预设的概念作为重点目标之一,反而会使学生陷在概念中拔不出来,影响后面内容的学习,因此一致同意将她设计的教学目标中“关于预设的概念的理解”一部分舍弃,保留后两个目标让学生重点掌握预设的作用、应用;同时再将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事例更换调整方面,形成共性的认识。

(三)初案细化,形成定案

工作安排由教研组长统筹,而完善整理教案及个案细化,则要由每位老师集体备课后完成。

  在共性教案形成后,每位教师应根据自己面对的学情、教学要求、自己的教学风格等,对共性教案进行修订,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人教案,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所“统”,有所不“统”(可以统教学进度、资料、练习、考试,但教案是绝对不能“统”的),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实现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如果教师的教学都成了一个模式,这不仅违背了教学规律,而且与新课程教学理念背道而驰,长期对集体教案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就会失去自我,禁锢思维,与教学的要义和本色背道而驰,甚至撞入教学和成长的死胡同。

1工作安排

教研组长对本周的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明确本周工作的主要任务,将具体工作分工落实到每个人,明确具体达成的要求。如教学进度、练习设计、作业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学具等。

2以学定教,完善整理,形成定案。

集体备课后,参与备课的所有教师(包括主备人)要根据集体备课的研讨成果,选择集体备课中的结构、方法、策略等,重新进行教学精细化设计,并写出详略得当的教案。

   【案例印证】

依旧以我们语文组在教学《言语行为中的预设》的集体备课为例,在共同商讨确立两个重点后,程度相对好些的班级根据自己班级的教学实际,简要介绍预设的定义,引导理解预设其实就是“言语的圈套”,学生自然也就印象深刻并牢牢掌握;同时,适当让学生了解了预设在生活中的多种应用领域和途径,学生受益匪浅。

(四)实践反思,形成补案

    严格地说,这属于集体备课后的内容;从教学研究的层面和教师成长的角度看,这个环节至关重要。

    1课堂实践:经过备课组研讨的教案是否可行待于考证,需要到生成的、动态的、具体的课堂上接受检验,不断完善。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用课堂实践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

备课的目的是为了课堂上有的放矢,由于教案是预设的,学生的思维是多变的,课堂是动态的,即便教师在备课中对学生的学情、已有经验及心智发展考虑非常到位,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因此需要课堂教学对预设进行再审视

教师在授课中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实际课堂与准备教案的不同;二是教师固定思维和学生多变思维的碰撞;三是课堂中的生成知识新生环节。
      2
听课评课

 同组教师对主备教师的课跟踪听课,落实集体备课中共性的思想方法,验证教学理念。听课,既是对主备教师的促进,也能使每位参与教师通过思考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组织认真的评课活动,肯定教师的优点,因为每位教师思考的角度不同,对同一节课的评价也会呈现出多样性与开放性,这样,大家在评课时的畅所欲言、开诚布公,非常有利于主讲人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点与进步、缺点与不足,并针对缺点做出及时补救,有效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3教后反思

不断反思教学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梯。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写出教学反思,可以对教学中出现的亮点进行捕捉,也可以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与提升,还可以对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剖析,对当堂检测中发现的普遍问题进行反馈等等。

反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反思所确立的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及实际达成情况。
    2
、反思所确的知识点、重难点及为突破重难点所做的设计的实效
    3
、反思教学设计学情的融合度
    4
、反思课堂的精彩生成及存在问题,并予以修改

5、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
  
对教学效果进行再反思,教师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个教案或某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教学的机智和智慧。

备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教师长期的坚持不懈地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也只有这样集体备课才能落到实处,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提高。

【案例印证】

集体备课之外的“小花”——随时随地的教研

以学科分办公室,使得我们教研组内的每位教师得以非常方便地随时随地研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一人在备课中遇到了问题,随时就可以商讨、研究。不能说是“一呼百应”,也确确实实是一人问,众人和。点点滴滴的收获、随时随地的感悟,使得我们的集体备课在专门的时间之外,又开出了朵朵艳丽的小花。一路探索一路歌,一路研讨一路花,集体备课,让我们收获了和谐,收获了智慧,收获了成长。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wangy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