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教学设计

[日期:2014-10-31] 来源:  作者:徐春华 [字体: ]

预学案反馈】优秀小组、优秀个人、优点、问题

【导入新课】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而唯有根据国情和时代需要进行探索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在此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都有成功的案例。上节课我们复习了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今天我们来复习第二课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我心中的历史课前演讲】

【学习目标】

1.通过梳理教材主干知识,能够说出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调整的原因、内容、影响等问题。

2.通过合作探究、史料解读,提高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以及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比较和发展的观点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形成正确的史观。

3.认识经济体制的创新和改革是确保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培养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习任务一】

1.“小老师梳理基础和主干知识

2.擂台大比拼(抽查部分题目)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3分)、特点(2分)、影响(4分)。

2.罗斯福新政的背景(3分) 、内容(4分) 、特点(2分)、实质(2分)、影响(6分)。

3.罗斯福新政在哪里(6分)?

4.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措施(8分),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方式(6分) 。

5.谈谈福利制度的实质(2分)、影响(4分)。

6.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6分)。

【学习任务二】史料探究,学以致用

2012年山东文综高考·历史)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6分)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6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4分)

学生利用白板展示答题思路和答案。教师强调:高考特别强调答题的规范性,还要做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大家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多加注意。然后让学生用一分钟的时间订正答案。

针对任务二相关的问题进行拓展延伸:

1.20世纪20——90年代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

三次改革调整机遇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可以相互借鉴。金融危机发生后,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这是经济非常困难的一年,或许我们可以在罗斯福新政中找到一些方法,当然很多都是我们现行政府正在进行的,当然很多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强。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考虑,我国经济建设从中应得到哪些重要借鉴?

学习历史要善于运用多种史观看待历史问题,这也是近几年高考特别侧重考查的内容。罗斯福新政体现的重要史观:1.现代化史观。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缓和了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新模式。

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问题(失业、贫困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新政减少农业耕种面积等措施,保护了生态环境,保证了经济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新政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

【学习任务三】前挂后连,能力提升

2010·台州高三二调)(26分)关注民生,实现社会的和谐,是各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问题。

材料一: 统治阶层中普遍流行的看法是,谁拥有财富就证明谁有能力;谁处于贫困状态,只说明他懒惰无能。当时有人就曾这样说:就是应该让社会下层尝尝贫穷的滋味,否则他们永远不会变得勤快起来。贫穷被看成是个人的事,国家和社会与此无关。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l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三: 我国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比较(未考虑价格因素影响) (单位:元/人)

最低收入户

低收入户

中等收入户

高收入户

最高收入户

1985

456

551

724

963

1163

2008

4533

6195

10345

17888

26982

2008年比1985年增长(倍)

8.9

10.2

13.3

17.6

22.2

(1) 根据材料一,分析资本家认为社会的贫富问题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4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各国从哪些方面进行社会改革。(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改革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6分)

3)归纳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10)

(4) 综合以上三段材料,谈谈你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2分)

拓展延伸、知识整合:

1.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还渗透了一种重要的史观即唯物史观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

A.西方各国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改变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也就是本节课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实质。

2.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演变过程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运行模式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

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二战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长足发展。

固学案】

【点评反馈】

【结语】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极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种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也给了我们以深刻启示: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活力。

回扣本单元内容,构建单元知识体系。

建国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起步,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这是我们下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wangy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