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高三一轮研讨会发言稿

[日期:2014-12-04] 来源:  作者:王娟 [字体: ]
 

   一、复习原则:

      以教材为本、夯实基础、突破双基。

      二、具体措施:

     1、加强集体研讨,备课组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

     高三历史备课组共四名成员,坚持每周一次两节课的集体备课,落实三定、三备、五统一措施(定人、定时、定内容;备教材、备学生、备社会生活实际;统一教材、统一教辅、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检测),明确每位老师负责的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分析以及突破的方法,在复习策略及计划安排上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挥集体的优势,提高备课效率和备课质量,努力实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更要关注学生的需求,针对学生反映出的共性的问题及课堂作业上反馈出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确定我们要讲什么、怎么讲、讲多长时间、讲到什么程度、重点练什么、怎么练、练到什么程度,将来高考怎么考、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作为集体教研的重点,并将获取的有关高考的有效信息和资源,进行及时的分析与共享。此外,我们认真钻研《课标》、《考纲》和命题,以确定我们复习的内容,通过整合教材内容以突出主干知识。通过研究近年山东高考的命题特点,从试题的长度、难度、结构及试题呈现的方式、考点的分布、设问的设计、答案的归纳与整理等方面明确高考的动向,及时调整我们的复习策略。近几年的山东高考题稳中求新,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以小切口从国别史的角度考查大的历史事件,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题目设计体裁来自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注重拓展教材以外的知识及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根据近年山东自主命题透露出的这些相关信息,我们要特别注重从新的视角依据知识间存在的内在逻辑进行知识的重新整合。

     2、立足课本主干知识,夯实基础,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我们以立足课本、狠抓基础、培养习惯、提升能力为教学指导思想,做到低起点、低重心。从常规入手: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准备,提前两分钟进入状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尤其在背诵、默写及点评方面积极参与,提高参与率。要求学生做到笔记、错题本、练习册上交及时,书写规范,做到:序号化、要点化、逻辑化。引导学生练习要严格限时,从审题入手,到读题干、划重点关键词句到关注标点符号关联词,从材料语句的结构等多角度多层次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要求学生做到规范自主性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时间要合理的做出规划,提高学习的效率,为此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也可以举行小范围内的经验交流会,以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为我作用。

      针对高三的第一轮复习,我们主要采用问题复习法,形成规范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提问(默写)检测旧知识——展示课程标准和考点,明确本课复习要求——展示本课问题,学生自主复习、构建知识体系——师生交流研讨疑难问题——教师点拨精讲——课堂检测(包括高考真题训练)——及时反馈等几个环节。这样课堂安排紧凑,学生有适度的紧张感,同时可以促使学生做好知识的巩固,在有限范围内化短暂记忆为长效记忆,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精编练习,及时讲评,指导规律总结,提高解题能力。

     在复习完每单元后,精选一些思维含量高,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的各类题型的练习题(包括近几年的某些高考试题),进行适量训练,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和提高解答各类题型的方法和能力。一般每个单元进行一次限时的书面练习,时间为一节课,训练量为20道选择题,1——2个材料题。对每次书面训练,检测性考试卷及时评讲分析,做好错题统计,并可适当进行面批,针对学生在审题、解题中存在的思路或方法上的缺陷加以指正,使讲评更具有针对性。讲评时可做好总结。如讲评上做好题目的变化、类化、深化和优化,避免就题讲题,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对于优秀试题(设问巧、题型新、考查角度新、题目难易适中)要精讲,做好与常规题目的比较,让学生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也要注意陈题翻新,善于一题多变,变中求新,新中求异,异中求同;强化学法指导和审题能力地培养,防止死记硬背,克服机械模仿,杜绝经验行事;引导学生要善于类比分析,归纳总结,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当然,做到这些,需要我们备课时下大力气,花大功夫,还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在以后的复习中,我们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这个工作。

     4、指导学生制定出复习计划和抽出固定的时间复习。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仅靠课上有限的时间,学生不可能将当堂课所学的内容全部掌握,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复习。我们要求学生每天要有20——30分钟左右的固定复习时间(具体时间自己定),太多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复习,太少又没效果。

     在学生自己复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采取尝试性记忆方法,就是将白天复习过的内容在大脑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主要是将当天复习过的大小标题及彼此间的关系回忆出来,如果在哪个地方卡壳了,就说明这一块知识点是盲点,需要进行扫盲,可以自己翻书,也可以与同学交流,或者请教老师,通过这样的知识构建,既能巩固主干知识,又能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当然也可以在白纸上简单整理出来,这样效果更好。

     5、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做好答题指导。

     首先,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

     其次,在复习一个单元后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教给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的方法和思路:先确定单元主题,以主题为核心以时间为轴纵向整合知识再以地区或中西为序横向整合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视角建立起知识间的逻辑与关系。给学生一个完整全面有深度有内涵的知识网络,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聚合的思维能力。

      第三,让学生学会学生审题、答题。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引导学生完整地看题目,规范做题的详细步骤:看题目的题头,锁定考查内容和主题,建立起材料与课本内容之间的联系。审设问:划出设问的限定向、答题项和中心语,对答案的来源及时空限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研读材料,划出材料中的关键句关键词,尤其关注材料的第一句话和具有转折意义或顺承意义的关联词,关注材料的出处和每一步设问的附分值,争取最大限度地获取材料中的相关信息。组织答案要符合逻辑顺序,书写答案要言简意赅,做到序号化、要点化、逻辑化和段落化,依据分值确定要点的多少,可多些。做到慢审题——理思路——快解答

      第四,引导学生用多种史观看问题,关注热点,贴近现实。知识交汇点往往是高考命题的重点,知识交汇点多出现在历史转折时期,三个模块甚至选修课本中反复提到的历史史实,现实与历史关系密切的历史史实与事件多会成为命题者优先考虑的出题点,对于这样的史实我们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史观多个视角看问题。如:对于罗斯福新政就可以从现代化、社会生活、全球化、文明等史观来分析。

      以上是我们在历史一轮复习中的一些做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根据考情、学情及学校要求的变化做出适时调整,努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争取历史教学有大的进步!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wangy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