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赢得高中就能赢得人才——参加江苏省校本课程培训感悟之八

[日期:2014-12-31] 来源:  作者:徐春华 [字体: ]
       26日,我们听了两场报告,一场是锡中校长唐江澎所做的《高考制度改革背景下学校一级课程的整体建设》,另外一场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课程研究华东师大中心副主任崔允漷所做的《国家政策下的校本课程开发》。

         (一)唐江澎校长的报告

          唐校长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新的高中课程方案修订的概况。作为顶层设计专家组成员之一,他谈了2003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存在的问题和课程方案修订过程中的意见分歧,也谈了他的观点,这些观点被教育部高度关注,即:贯彻高考意见、形成对接方案、释放政策空间、落实理想追求。他向我们展示了《拟定中的2015版高中课程方案》,详细说明了各门课程所占学分比重的变化、在未来高考中的对策和地位。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就是:必修——基础落下来;选修I难度控制住;选修II逼着尾巴翘起来(挖掘人才的个性化)。强调三考即必修必考、选修I选考、选修II参考。展示了江苏省围绕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高考方案及应对策略,倡导探索招生录取与高中学习相关联的办法,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唐校长提出了学校一级课程建设的若干要点:

          第一,构建并完善与国家课程方案相配套的学校整体课程方案。应以核心价值统摄、整合国家课程方案,为学生个性化发展与深度学习提供多样选择的学校课程方案。

          第二,形成配套的课程领导制度体系。应探索“选科走班”与“选课走班”相结合的课程管理制度。

          第三,实施课程整合,深化课程改革。

          第四,探索支持深度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变革模式。注意:基于课程标准,保障共同学业基础,改变评价范式,用评价促进学习支持多样学习方式,实现深度和个性学习(如数理化生的学科竞赛,大学先修课程)。

          唐校长预测了新方案出炉后的情况:学生必修课学习负担降低,考试次数增加;选修科目的选择可能不仅会受学生爱好、特长、兴趣影响,还受学生科目选择群优势、劣势投机心理的影响。指出对未来学生发展的影响不是方案本身,而是三个文件——各学科课程标准(将替dai kao试说明)、各省的高考方案和高校录取的方式。

          唐校长特别强调对未来学生发展影响甚大的因素不能不考虑,要高度关注一部分学科和一部分有强烈需求的学生。选修II10%的学生来说是适合的。在此方面,国家提供课程标准和学校自主开发相结合。大学将会对这些科目提出选择要求。第三方记录可能会出示一些成绩。大学录取方式主要在这一块上做文章。

          (二)崔允漷教授的报告

          崔教授因为要到江苏省其他地方做报告,受唐校长之邀风尘仆仆赶来,以聊家常的方式和学员们交流了几个问题:学校课程规划和课程标准的灵魂是什么?一个好的课程规划方案是什么样子?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区别主要在哪里?

          崔教授首先出示了《学校课程规划方案评议标准》。评价条目包括:明确提出学校教育哲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或素质教育的追求;符合国家或省级课程方案的整体结构;内容包括依据、课程总计划、实施与保障等三个部分;毕业生形象(培养目标、育人目标)比较清晰;对学生课程需求或社区课程期待或学校特色有一定的回应;依据、课程计划、实施与保障三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学校课程整体结构与毕业生形象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校本课程的类别或科目与毕业生形象有一定的呼应;学年、学期、周课时符合上级课程方案的规定;语文、数学、外语的周课时符合上级课程方案的规定;体育艺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时间符合上级课程方案的规定;实施建议总体上清晰、具体、提纲挈领、有新意;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有具体的建议(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校本课程开发有具体的程序和管理措施;对人财物、时空、信息等资源有一定的整合;保障措施(特别是组织、教师培训)全面、可落实且是关键;总体上清晰地呈现了“谁来做,做什么事,做成什么样子”。

          崔教授针对“学校毕业生形象的设计”展开了话题。阐明了其性质、定位与意义(性质:回答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定位:对学校育人目标的形象化表述;意义:有利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形成合力;有利于学校内部形成教育同心,形成学校特色;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统筹、一致安排,特别是课程规划与设计;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管理与教育)。毕业生形象设计的内容来源于学校或地方的历史积淀、未来社会对人的素养的要求、国家培养目标,也可以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然后崔教授给我们列举了省锡山高级中学、浙江省瑞安中学、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上海市华东理工大学等名校的毕业生形象设计的内容及内涵。

          崔教授提出了一个来令所有人深思的问题:我们都在努力地教育学生,但是,我们真的一直清楚为学生做了什么吗?课堂改革、课程改革永远是问题。不要想着改变“中国”的教育,把该做的做好。

          崔教授最后用“生”与“活”分别形容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角色定位——国家课程“生”得伟大,校本课程“活”得精彩。只顾国家课程会导致学生厌学、厌世或以后会成为不会生活、身体健康堪忧的“工作狂”。

          唐校长和崔教授的讲话赋予培训更高、更深、更广的层面,在阐述理论的同时又娓娓道来,将校本课程落到教育的土地上,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春色满园、生机盎然的世界。

         可以说,校本课程是教给学生学会生活,我想,这不就是我们的教育愿景吗?这不就是终极教育价值吗?

          校本课程也为教师的进一步锻造提供了适合的土壤。唐校长列举了学校历史教师孙震的案例。孙老师博览群书,没事就到学校语文课程基地阅读,这为他开发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些课程有的属于大学先修课程(目录学、版本学等),他所带的十一名学生因为表现优秀获得北大自主招生资格(全国四十人获得资格)。孙老师也因此获得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在学校和省教育界打开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校本课程改革的道路修远漫长,但许许多多的教育者已经出发,已经在路上。

































 

拟稿人:徐春华

审核人:王德海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wangy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