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华叠翠,终南不老——秦岭山脉游记
2014/10/26 15:30:33

一路从黄土高原穿过,在一片苍黄中走近最后一站秦岭时,头脑中的秦岭只是地理课本中的概念,知道秦岭—淮河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还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旅游的意义在哪里,实在难以想象。
    调整思维的界面,努力从“大风从坡上刮过”的思维聚焦点上将自己拉回,也想象不出这海拨高度不低的被称作“岭”的地方能有什么值得一览之处。
    到了地方,就知道自己错了。
我们去的地方叫翠华山景区,远远望去,青苍秀美,连绵不断,如一弯坚实的臂膀,将西安古城庇护在胸前。
天天面对泰山而居,敬畏于泰山的巍峨高大和泰山文化的博大厚重,登上翠华山,才知道大自然的奇思妙想,绝非人力所及;更明白什么叫鬼斧神工,感喟于造化神奇了。
翠华山是一座崩石山,进入此山,如同进入了石头的王国。各种大大小小造型各异的石头,或站或卧摆出各种姿势向你讲述各种故事传输各种信息,让你觉得每块石头都有生命都在演绎历史诉说沧海桑田的变化。你看,那负势竞上,突兀险峻的,大有虎踞龙盘之势;再看,那拔地而起,万笏朝天的,别具玉笋簇生之资。远远近近,巨石堆叠,或雄狮望月,或猛虎下山,或鲤鱼双拜,或玉兔醉卧,或横空出世,或簇拥叠置,移步跨石,别有石洞。曲径通幽,幽处见石;转过石山,又现石壁。如同置身石头的海洋,但见巨石翻卷,石浪惊天。
途中见云天处的小峰酷似一长者凝目远眺,昂然矗立,此即为“太乙神”。相传太乙神在此修炼时,常昂首群山,久不离去。汉武帝曾在此祭拜过太乙神,而清代陕西巡抚给乾隆奏章时如此表述:“南望终南如翠屏环列,芙蓉万仞直插青冥。”与太乙神并肩而立的终南山高2604米,如果说横亘在关中南沿的秦岭山脉,是大自然雄奇险峻、气势磅礴的杰作,那么,处于秦岭中段的终南山,就是这一杰作中的精华了。
突然想起王维,据传王维曾在终南山造辋川别墅,隐居于此,想来《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应作于此吧。脑中悠然浮现诗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寒山是指秋日的终南山了,但秋山依然苍翠,可以想见终南山的青葱绿意生机盎然了。如今看这翠华山,尽管漫山遍野石头林立,但与石相伴而生的植物也是郁郁葱葱,茁壮茂盛,在山连山的起伏绵延中,绿树叠盖,山花烂漫,鸟鸣山涧,溪水潺潺,难怪王维会在此隐居长达三十年。
最奇妙的去处是风洞和冰洞了。所谓的洞,其实是巨大的砾石相互碰撞、挤压、垒叠,在巨砾间留下的幽深的缝隙。顺着缝隙钻进去,起初还可容几人并行,后来就愈行愈窄,仅容一人通过了。风洞是由两块巨大砾石呈“人”字形相互支撑而形成的狭长缝隙,洞呈狭长的三角形,长30余米,高15米,洞内常年不见阳光,气流经过时,速度加快,风力变小。游人进入洞内,便觉凉风嗖嗖,如同天然空调。继续望低处走,穿越石罅,进入冰洞。冰洞较深,洞内地势低陷,形成形状不规则的外洞与内洞。由于缺少与洞外进行冷暖空气交换的条件,洞内外夏季温差可达到23℃以上,外洞阴冷,内洞结冰常年不化。有人以诗描述“石室坐地九夏寒,洞奇通天三冬暖”(陈少默)。我们是在室外温度30℃的天气里进洞的,洞里的冰屑还一层层铺在石上,令人称奇。
  风洞下面的玄关,是两块高30余米的巨砾之间的一道狭缝,缝宽仅数米,仰面望天,只看到一条缝隙,令人叹为观止。
  回来后查阅资料,才了解,据记载:“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史记》等也有此记载,看来,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地震就发生在这里。
  站在玄关下,你可以如此想象:地动山摇的时候,随着一声声巨响,翠华山的山体轰然炸开了,刹那间,巨石冲天,巨浪翻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泰安长城中学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