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繁就简怡情趣,整旧纳新绽奇葩——教材《言语行为中的称呼》的二次开发与利用探究
2014/10/28 16:52:47

    高二语文组全体教师在新学期开始的集体备课中,一如既往地对教材《语言的运用》进行大胆整合:重点讲《语言的规范》《言语行为中的歧义》等章节,略讲或不讲其他章节。这样,教学任务相对减轻,但面对学生反感排斥的《言语行为中的称呼》,我还是颇费了些心思。
一、教材分析
      《言语行为中的称呼》涉及的内容广、定义多(如称呼,对称、自称、他称,面称、背称,尊称、谦称、昵称、恶称,泛尊称,“实际亲属”关系的尊称、“中介亲属”关系的尊称……),条条框框,很是让人头疼。有些内容学生早已熟知却以陌生的概念形式出现,如对称、自称、面称等;有些内容明明高考考查的比较多课文内容中却三言两语一带而过,如尊称、谦称、常见客套语等,在高考中,它们以语言得体与否的判断、语言的实际运用——写请柬、修改病句等形式出现。教参上安排了5学时,重点都放在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梳理,称呼的发展变迁、应用练习上,高考真正考查内容的具体讲解分析和使用方法方面却没有涉及。
二、以学定教创造性运用教材
      根据以上情况,我对本单元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取舍删减与增补扩充,确立了立足学生实际、把握高考考点、结合生活场景、瞄准学生长远发展大目标、删减扩充巧安排的原则。
      我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分四组深入研读课文内容,并推选代表班内交流收获。把了解称呼及其分类作为基础,其余内容大胆舍去。为了确保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我提出了让学生举例说明的交流要求。
      在此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学习如何使用称呼。通过补充大量资料,与高考相关、与生活相连的“家大舍小令外人”;“尊”“贵”“上”“大”敬人,“卑”“贱”“下”“小”谦己;客套语“拼盘”等让学生在探索规律中明白如何为敬,怎样谦称。并结合学生本学期的阅读任务《红楼梦》第二回中林黛玉读写母名“敏”时的举动,为学生拓展出避讳之制的内容(国讳、家讳——联系刚学过的《李凭箜篌引》的作者诗人李贺的遭遇等)为学生了解传统文化、阅读古文经典打开了一扇窗。为了巩固效果,我还在课堂中穿插了链接高考,把讲和练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落到实处。
三、教学设计三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取材于生活的《法官的尴尬》,是因为称呼不当引起的笑话,用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展避讳之制内容时,补充了避讳使用不当而造成的笑话,使学生在笑声明白避讳之制在古代的无处不在,加深了对避讳之制的理解。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踊跃参与,在笑声中学习,在笑声中收获,用评课老师的话说是“轻松学知识,趣味识礼尊”。
    2、实效性原则      面向高考,讲练结合,使学生既对称呼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又学会了如何使用称呼,培养了能力。
    3、指导性原则    针对学生理解有难度的地方巧妙点拨,“中介亲属”关系的尊称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我就结合学生熟悉的喜剧《家有儿女》中刘梅对自己的老公夏东海称呼“爸爸”,学生就容易理解刘梅是站在自己儿女的角度称呼的。面向高考,使学生明白高考考查点是怎么考、怎么应对的。
      同时,在集体备课中,大家想通过本次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的实验探索,使之成为对教材二次开发与利用的范例,进而形成体系,宋老师安排大家每人一个单元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与利用,借着学校对教材开发利用的东风,掀起教研教改、教材二次开发利用的春潮。
   
教学不是重复,而是创造
                  ——《言语行为中的称呼》教学反思
《言语行为中的称呼》这节课讲完后,受到了张校长和高二语文组老师的认可与好评。大家都认为这节课由于教材整合利用得当,真正落实了课堂高效。我也慢慢从这节课中走出来,远距离地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泰安长城中学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