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元素周期律》课后反思
2016/5/5 15:26:54

    《元素周期律》是必修一第二节的内容,第一课时涉及的主要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以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本节课针对的是高一学生,从认知思维特点上看,该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敏捷、活跃,但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元素周期律”理论性强,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对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这三部分的学习,我主要采用的是分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学生阅读课本12页表格信息的基础上,提供知识支持即柱状图和折线图,导学案中针对每一部分的学习,设计了填空性质的表格,帮助学生理解变化规律,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任务,组内合作,共同完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的变化图像,并结合导学案总结规律,任务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展示图像并讲解规律,每组学生都很认真而且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三个规律展示完引导学生试着用一句话概括结论: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并得出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及实质。
另外在原子半径变化规律后还拓展了微粒半径比较的一般方法。在化合价变化规律后还拓展了最高化合价、最低化合价的关系,最高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得以升华。
整堂课本着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总结出规律的原则。学生的学习气氛浓厚,效果很好。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泰安长城中学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