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但作为教学者的我们,应做到的是,对要教授的内容烂熟于心,了如指掌,或者,底线是你应该真正掌握。尤其作为文科老师,应该掌握大量的相关资料,应该先把要讲授的内容读上十遍八遍甚至更多,参透其中的真谛,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我们才能从容,才能有真正的创新。
我们在关注教材和双基的同时,还要关注课堂教学创新的学科本位问题。有的老师为了达到“创新”的目的,无视本学科的特点和要求,把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生搬硬套到本学科,这样做,表面上是新奇了热闹了,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反而成了可有可无的事,真正是不伦不类,稀奇古怪,舍本逐末,让人费解。
三、创新的根本——内容决定形式
我们在设计创新课的时候,要时刻牢记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不能大于内容。在确定了恰当的教学目标,有了经得起推敲的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下形式。
以语文课为例。如在讲授《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可以将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感知一篇——精读一段——背诵一节”这样三个大步骤,或以“速读课文,扩写一个句子——品读课文,赏析一个句子——细读课文,创造一个句子”统领全篇教学。
    其实,上面两节课的设计要做的正是我们一直在做而且必须要做也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的事情,即“整体感知——阅读鉴赏——探究深化”,只是我们的每个环节目标更明确集中,步骤更清晰直接,方法更科学有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很大,效果更容易达成。整个教学环节简洁流畅,很有新意。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坚持以学为主的原则,敢于、善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较好地起到引导、点拨、补漏、纠偏、评价的作用。
这里想特别谈一谈课堂讨论和课堂提问。
无疑,课堂讨论是学生全员参与教学活动的最好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讨论,学生能快速交流,互相启发,解决问题,活跃课堂气氛。但课堂讨论不能取代独立思考而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要内容,不能成为解决课堂疑难的主要途径。现在,几乎所有的课都有课堂讨论的环节,我无意贬低课堂讨论,但我们不能忽略对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不能让一部分学生养成不愿动脑只在讨论中听取别人观点的习惯。换言之,合作,应注意形式与效果的统一,应该是有效的、自发的,合作学习不能代替独立思考和独立阅读,不能代替自主研究、解决问题。
更多时候,我们应先让学生静静地思考,当一个人的能力解决不了某个问题,或大家都思考得有几分成熟的时候,再来讨论。这样的讨论才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和丰富,情感与情感的碰撞与激发,可能生成闪光的令我们眼前一亮的超出预设的场景,而这也是教学创新的极致。
再来谈一谈提问。大家都知道满堂灌和满堂问并非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也不是创新的着力点所在,但勿庸讳言,许多老师无形中运用满堂问营造着课堂热闹的气氛。比如:“这个问题对不对?”“这样表现好不好?”“这种手法美不美?”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长期下去的结果就是思维的狭窄和不动脑的惰性的形成。
课堂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明确,要有张力。问什么,为什么问,想达到什么目的,让学生掌握什么,学生可否回答得出来,怎样设置几个关键有效的问题引领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飞翔,而且体味到放飞思想的乐趣,这是我们应该用心设计的方面。
因此,强化问题意识,改进提问形式,激活学生的思考热情,是我们的创新课堂应该着力追求的。
当然,具体到参加创新课比赛,我们可以找一个“创新支点”,所谓创新支点,就是要求教师每一堂课中都要立足于通过一个(或几个)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或要素),来突出或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关键环节就是教学的创新支点。但是,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泰安长城中学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