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化学教学与探究》读书笔记
2016/5/5 15:22:12

 
利用课余时间,我有幸研读了鲍教授等专家编写的《实验化学教学与探究》,很有收获。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化学教学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国于世纪之交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改革的的特点之一是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学化学。教学实践证明,凡是重视并认真做好化学实验,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学功能的,教学效果总是较高的,学生的科学素养也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化学教学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教学实践证明,凡是重视并认真做好化学实验,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学功能的,教学效果总是较高的,学生的科学素养也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科学实验的主要功能是认识自然,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能动地探索自然、适应自然和利用自然。有的学者讲得好:实践在先,理论在后。想和做,做和想是人类一切智慧的总和。纳入教学中的化学实验,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动和直观现象,使学生感知充分的、可信的事物材料,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观念或概念,达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目的。科学实验的任务是探索人类未知的自然奥秘,是为了直接去发明或发现;而教学实验的功能主要是运用化学实验的成果,扩大学生的认知领域和缩短认识过程。具有实效性和简约化的特点。化学教学实验是重要的教学策略,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化学实验充分利用了科学仪器和手段。化学实验能增强化学知识学习的效果,“实践出真知”,荀子说:“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行之,明也。”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技能特别是动作技能的学习一般遵循“模仿—训练—熟练”的练习规律。最关键的环节是操作、训练,没有操作和练习,就不可能形成技能。“听来的容易忘记,看来的容易记住,做了的才能学会。”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观察能力是人们有目的地利用感官去获得关于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的能力。
在观察的基础上对感知到的实验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即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和概括,这种能力就是思维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该养成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习惯。科学的本质是“求真”,教育的本质在于“求善”。
应该尽量多地让学生亲自参加实验探究活动,感受和体验探究过程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不少化学家就是在中学学习阶段受到执教老师的感染和化学学科本身特有的魅力的吸引,而走上躬耕化学科学之路的。综观我国的化学教学,实验教学仍是薄弱环节。轻视演示法、实验法和参观法等,忽视想象力、直觉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教学实际上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操作、思考、收集信息、利用和加工信息,以及评价信息的过程。
选择演示实验应遵循以下原则:时效性原则;一般在5分钟之内。应有充分准备并预演过;简洁性原则;生动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安全性原则。速度适中,没有危险,有趣等。
化学实验可分为:基本操作;物质的性质和制备实验;论证概念和原理的实验;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实验;让学生进行独立设计的探究实验。
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演示实验教学;随堂实验教学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讲授模式:主要受演示实验和教师讲授两方面的制约。首先要考虑实验的鲜明性和可靠性(安全性),还要考虑实验简易快速,一般5分钟得出结果。在过程中老师要适时、适度穿插启发式讲解、讲述。以免干扰学生专注的观察和结合事实现象的思考。
     
演绎推理     
观察识记实验归纳模式:这是让学生做实验,基于实验结果由师生概括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泰安长城中学
Powered by iwms